1.硬度偏低
生產實踐中,工件滲氮后其表面硬度有時達不到工藝規(guī)定的要求,輕者可以返工,重者則造成報廢。
造成硬度偏低的原因通常有:
設備方面:如系統(tǒng)漏氣造成氧化。
材料方面:如材料選擇不合理。
前期熱處理:如基體硬度太低,表面脫碳嚴重等。
工件預處理不徹底:如進爐前的清潔方式及清潔度。
工藝方面:如滲氮溫度過高或過低,時間短或氮濃度不足等等。
2.硬度和滲層不均勻
主要原因有:
裝爐方式不合理。
氣壓調節(jié)不當。
滲氮處理期間溫度不均勻。
爐內氣流不合理。
3.滲氮后零件變形過大
變形是難以避免的,對易變形件,采取以下措施,有利于減小變形:
滲氮前應進行穩(wěn)定化處理。
滲氮過程中的升、降溫速度應緩慢。
保溫階段盡量使工件各處的溫度均勻一致,對變形要求嚴格的工件,在工藝范圍內,盡可能采用較低的氮化溫度。
4.外觀顏色有差別
不同材質的零件經(jīng)滲氮處理后表面顏色是略有區(qū)別的,零件出爐后首先用肉眼檢查外觀質量,鋼件經(jīng)滲氮處理后表面通常呈銀灰(藍黑色)色或暗灰色(藍黑色),鈦及鈦合金件表面應呈金黃色。
5.脈狀氮化物
氮化(特別是離子氮化)易出現(xiàn)脈狀氮化物,即擴散層與表面平行走向呈白色波紋狀的氮化物。其形成機理尚無定論,一般認為與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及氮原子的擴散有關。因此,控制合金元素偏聚的措施均有利于減輕脈狀氮化物的形成。工藝參數(shù)方面,滲氮溫度越高,保溫時間越長,越易促進脈狀組織的形成,如工件的棱角處,因滲氮溫度相對較高,脈狀組織比其它部位嚴重得多。
青島豐東熱處理提供熱處理服務,可為客戶提供化學熱處理(滲碳、滲氮、碳氮共滲)、真空熱處理、等離子熱處理(離子滲氮)、常規(guī)熱處理(含深冷處理)等四大領域的熱處理加工服務。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,電話:400657721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