σ相中鉻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約42%~48%,故σ相可近似寫成FeCr。其形成的原因是:
(1)鋼中高含量的Cr促進σ相形成,鋼中含Al、Si、Ti、Mo、W、V、Nb、Mn可促進σ相形成。C、N含量增加,有抑制σ相形成的作用。
(2)σ相一般在500~800℃長期時效中形成,該溫度有利于Cr擴散,到920℃時σ相溶解完畢。
(3)組織中存在δ鐵素體會促進σ相形成。因為δ鐵素體中含鉻量高,Cr在鐵素體中擴散和聚集比在奧氏體中容易。因此σ相的晶核易在δ鐵素體中形成和長大,在18-8的鑄鋼和焊縫中常有σ相。
(4)冷變形會促進σ相形成,使w( Cr)≤20%的鋼也出現(xiàn)σ相,并使形成σ相的溫度降低。
鋼中有5%(體積分數(shù))σ相時,使沖擊韌度降低到原來的1/4,使抗氧化性能降低,使晶間腐蝕敏感。
該類鋼的應(yīng)力處理溫度在250~ 450℃時,鋼的σs和σ-1大大地提高。當達到450℃以上時,會析出Cr23C6。造成貧鉻。應(yīng)避免在σ相形成溫度( 600~800℃)下長期加熱。當達到σ相穩(wěn)定溫度(820℃)時,加熱保溫可消除σ相。18-8型奧氏體不銹鋼焊縫應(yīng)加熱到860℃以上消除σ相,同時盡量在焊縫中保持體積分數(shù)為3%~5%的δ鐵素體。
青島豐東熱處理利用離子滲氮技術(shù)在低溫下可以對奧氏體不銹鋼的表面進行硬化處理,使其表面形成一層氮或碳的過飽和固溶體,并且要沒有鉻的氮化物或碳化物析出。經(jīng)過硬化處理的奧氏體不銹鋼的表面硬度高達900HV以上,其耐蝕性能甚至優(yōu)于原奧氏體不銹鋼的耐蝕性能。